鼻部病变确诊为干燥综合症的病例
发表者:陈竹
日期:2015-05-02
浏览次数:325
评论次数:0
国内外有文献报道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韦格纳肉芽肿病、复发性软骨炎可引起鼻软骨破坏,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形成马鞍鼻,但未见干燥综合征出现马鞍鼻的报道.现将我们收治的以鼻部改变为主的干燥综合征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34岁。主因间断低热、口干2年,鼻梁部疼痛4个月、肿胀2个月于20n4年3月26日入院。患者:2002年8月出现低热、偶感胸憋、咯痰就诊于外院拍胸片示“右肺密度增高阴影”(图1),诊断为“肺结核”,经抗结核治疗25 d无效。期间做气管镜检查,未见肿瘤迹象。之后出现鼻出血.血小板减少,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血小板恢复正常,但仍有低热,给予抗感染治疗,同时口服泼尼松20mg,发热控制,右肺密度增高阴影较前减轻,泼尼松渐减量,1个月后完全停服。2003年2月开始出现嗅觉减退。2003年3月再次出现低热、咯痰,就诊于我院,查抗核抗体(ANA)l:80(s),抗ssA抗体,抗ssB抗体(十),唇腺活检阳性。唾液流率:基础O m1,mIn.刺激后1.0 mmin,诊断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予甲泼尼龙165 mg×3 d×1次,250 mg×4 d×2次,甲氨蝶呤、环磷酰胺治疗,症状得以控制,肺部病变明显改善。院外规律使用免疫抑制剂,泼尼松渐减至10 mg维持,复查胸片正常。2003年1月自觉鼻梁部疼痛,偶有流清涕,2004年2月鼻粱外观肿胀,皮色轻微暗红,酷似“马鞍”伴有脓血分泌物.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八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左颊部中下方局部皮肤凹陷,可触及大小约1 cm×1 cm的结节,质中,与表皮粘连,活动度尚可,压痛阳性。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鼻骨塌陷,鼻粱部外观肿胀,鼻额角、鼻唇角消失,形似“鞍鼻”,双侧筛窦压痛,嗅觉丧失。心、肺、腹无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大致正常。血沉71 m11l,1 h。肿瘤系列正常。我院先后2次、北京协和医院1次查抗MPO—ANcA、抗PR3一AN—cA、TIF_ANcA、ACL均为阴性。北京西和医院先后2次查ANA分别为1:80(+),sN 1:.320(+),抗ENA:双圭r法抗SSA抗体(+)1:4,免疫印迹法抗s_sA抗体(+)52 000,抗s蛐抗体(+)45 000,47 000,SN。鼻窦scT:双侧上颌窦炎,左侧上颌窦囊肿,双侧筛窦,额窦炎,右下鼻甲肥大。全身骨显像、胸廓scT扫描、腹部B超、胸片、心电图来见异常。鼻部组织活检:2004年4月13日山西省肿瘤医院先后2次均提示:慢性黏膜炎症(图3)。北京协和医院:2004年5月(左鼻腔)被覆鳞状上皮和纤毛柱状上皮的黏膜及固有腺体显示重度慢性炎症。免疫组织化学:cD3(十),cD20(+),cD43(+),EB(一),NK一1(一).AEl/AF3()。:2004年6月1日(左鼻腔)少许黏膜组织,表面被覆上皮糜烂脱落,黏膜下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伴淋巴滤泡形成,未见明确小血管炎及坏死。免疫组织化学:c[)79a(+),cD20(+),cD3(+),cD56(一),cD43(+),2004年4月30日(左颊部)增生的纤维组织显示重度急性及慢性炎症,周同有少许横纹肌组织。头颈部cT:①左颊部皮下片状软组织病变,考虑炎性可能性大。②双侧上颌窦炎症。2004年6月11日骨髓活检:少许骨及骨髓组织,造血组织与脂肪组织比例大致正常,成熟粒细胞增多,巨核细胞可见。骨髓相大致正常。
诊断:原发干燥综合症。口服泼尼松60 mg后渐减.规律使用春新碱、环磷酰胺,截止到耳前.即200L1年12月.我们对病人每月随访1次,患者一般情况好,鼻梁部疼痛已消失,无明显脓血样涕,鼻腔通畅,但仍无嗅觉,鼻外观无肿胀,鼻梁部塌陷无明显改善。讨论患者为年轻女性,病程2年,缓慢起病。突出表现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也就是发病初,以发热、肺纹理高密度阴影为主要表现,结合当时的实验室检查ANA(+)、抗ssA、抗ssB抗体阳性.唇腺活检阳性,唾液流率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明确。第二部分,也就是鼻部的改变,是原发病的局部改变.还是另有它病,或是原来的诊断就欠妥呢?我们沿着条主线做一讨论。韦格纳肉芽肿病(wG):wc是一种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属自身免疫病。wG从鼻中隔到胸膜等整个呼吸道均可受累。卜呼吸道病变常先侵犯鼻部,发生鼻黏膜溃疡,病变进展,引起鼻软骨破坏,鼻中隔穿孑L,鼻梁塌陷,形成马鞍鼻。临床表现分鼻咽型和肺型。
前者以中鼻甲为中心,病变自鼻腔上部单侧或双侧肉芽肿样病变开始。鼻赛炎占67%,鼻炎或鼻部症状22%,鼻出血11%。胸片表现多种多样,约17%出现胸片异常.但有呼吸道症状者<50%,肺结节影是常见的表现,结节致密或浸润影,边缘锐利或模糊。浸润影可以是游走性的,此起彼伏。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组织活检。ANcA对活动期wG诊断的敏感性达50%~100%,特异性达93%~99%;对缓解期wG、ANcA诊断的阳性率仅为40%。wc的预后较差。本病例从症状看,黏膜溃疡、鼻软骨破坏、鼻粱塌陷.形成马鞍鼻酷似鼻ⅡIN型wG,但在我院及北京协和医院多次ANcA、抗MP0、抗PR3均为阴性.多次组织学检查均小支持坏死性肉芽肿性病变。w自然病程短、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未经治疗的wG病死率高达900A,这与该女性患者2年病史,病程进展缓慢截然不符,故诊断wG实属勉强。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NHL):NHL的临床表现较复杂据报道10%一58%原发于结外,且部位檄广,其中来源于鼻腔、胃肠道的最多[2]。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该者先后4次在不同医院局部组织活检,均提示慢性炎性改变.结合肿瘤系列、骨髓相、全身骨显像及cT检查.均未发现恶性疾病的迹象。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pss是一种侵犯外分泌腺体尤以侵犯涎腺、泪腺为主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90%以上为女性,发病年龄在30一40岁。聚集的淋巴细胞浸润性病变是本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它们最终导致局部导管和腺体的上皮细胞增生,继以退化、萎缩、破坏,代之以纤维组织,丧失其应有的功能。若呼吸道腺体分泌减少,可出现鼻黏膜干燥、结痂之干燥性鼻炎或并发鼻中隔穿孔。在受累的器官中可以见到大量淋巴细胞的浸润,血清中也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虽然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并非是pss中特有的抗体,但其在pss中阳性率高于其他结缔组织病。70%~80%的pss病人血液循环中有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该患者发病初pss的诊断是明确的,不再详述。后期出现鼻局部如此严重的改变。先后4次局部组织活检.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聚集,与唇腺活检(图2)的病理改变极为相似,恰好符合ss的特征性病理改变,结合自身抗体及其他检查,用原发病来解释似乎更能理解。我们查阅了中外文献,未发现ss有相关报道。对该患者我们会继续随访,若干年后,患者如果仍未出现鼻局部淋巴瘤、wG等。那说明ss可以出现鼻骨的破坏和塌陷。
(注:干燥综合症病人或亲属可加QQ群交流,群号: 118194945 ,本网站站长私人微信号: ssgzz88 )
鼻骨塌陷,鼻粱部外观肿胀,鼻额角、鼻唇角消失,形似“鞍鼻”,双侧筛窦压痛,嗅觉丧失。心、肺、腹无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大致正常。血沉71 m11l,1 h。肿瘤系列正常。我院先后2次、北京协和医院1次查抗MPO—ANcA、抗PR3一AN—cA、TIF_ANcA、ACL均为阴性。北京西和医院先后2次查ANA分别为1:80(+),sN 1:.320(+),抗ENA:双圭r法抗SSA抗体(+)1:4,免疫印迹法抗s_sA抗体(+)52 000,抗s蛐抗体(+)45 000,47 000,SN。鼻窦scT:双侧上颌窦炎,左侧上颌窦囊肿,双侧筛窦,额窦炎,右下鼻甲肥大。全身骨显像、胸廓scT扫描、腹部B超、胸片、心电图来见异常。鼻部组织活检:2004年4月13日山西省肿瘤医院先后2次均提示:慢性黏膜炎症(图3)。北京协和医院:2004年5月(左鼻腔)被覆鳞状上皮和纤毛柱状上皮的黏膜及固有腺体显示重度慢性炎症。免疫组织化学:cD3(十),cD20(+),cD43(+),EB(一),NK一1(一).AEl/AF3()。:2004年6月1日(左鼻腔)少许黏膜组织,表面被覆上皮糜烂脱落,黏膜下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伴淋巴滤泡形成,未见明确小血管炎及坏死。免疫组织化学:c[)79a(+),cD20(+),cD3(+),cD56(一),cD43(+),2004年4月30日(左颊部)增生的纤维组织显示重度急性及慢性炎症,周同有少许横纹肌组织。头颈部cT:①左颊部皮下片状软组织病变,考虑炎性可能性大。②双侧上颌窦炎症。2004年6月11日骨髓活检:少许骨及骨髓组织,造血组织与脂肪组织比例大致正常,成熟粒细胞增多,巨核细胞可见。骨髓相大致正常。
诊断:原发干燥综合症。口服泼尼松60 mg后渐减.规律使用春新碱、环磷酰胺,截止到耳前.即200L1年12月.我们对病人每月随访1次,患者一般情况好,鼻梁部疼痛已消失,无明显脓血样涕,鼻腔通畅,但仍无嗅觉,鼻外观无肿胀,鼻梁部塌陷无明显改善。讨论患者为年轻女性,病程2年,缓慢起病。突出表现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也就是发病初,以发热、肺纹理高密度阴影为主要表现,结合当时的实验室检查ANA(+)、抗ssA、抗ssB抗体阳性.唇腺活检阳性,唾液流率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明确。第二部分,也就是鼻部的改变,是原发病的局部改变.还是另有它病,或是原来的诊断就欠妥呢?我们沿着条主线做一讨论。韦格纳肉芽肿病(wG):wc是一种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属自身免疫病。wG从鼻中隔到胸膜等整个呼吸道均可受累。卜呼吸道病变常先侵犯鼻部,发生鼻黏膜溃疡,病变进展,引起鼻软骨破坏,鼻中隔穿孑L,鼻梁塌陷,形成马鞍鼻。临床表现分鼻咽型和肺型。
前者以中鼻甲为中心,病变自鼻腔上部单侧或双侧肉芽肿样病变开始。鼻赛炎占67%,鼻炎或鼻部症状22%,鼻出血11%。胸片表现多种多样,约17%出现胸片异常.但有呼吸道症状者<50%,肺结节影是常见的表现,结节致密或浸润影,边缘锐利或模糊。浸润影可以是游走性的,此起彼伏。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组织活检。ANcA对活动期wG诊断的敏感性达50%~100%,特异性达93%~99%;对缓解期wG、ANcA诊断的阳性率仅为40%。wc的预后较差。本病例从症状看,黏膜溃疡、鼻软骨破坏、鼻粱塌陷.形成马鞍鼻酷似鼻ⅡIN型wG,但在我院及北京协和医院多次ANcA、抗MP0、抗PR3均为阴性.多次组织学检查均小支持坏死性肉芽肿性病变。w自然病程短、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未经治疗的wG病死率高达900A,这与该女性患者2年病史,病程进展缓慢截然不符,故诊断wG实属勉强。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NHL):NHL的临床表现较复杂据报道10%一58%原发于结外,且部位檄广,其中来源于鼻腔、胃肠道的最多[2]。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该者先后4次在不同医院局部组织活检,均提示慢性炎性改变.结合肿瘤系列、骨髓相、全身骨显像及cT检查.均未发现恶性疾病的迹象。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pss是一种侵犯外分泌腺体尤以侵犯涎腺、泪腺为主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90%以上为女性,发病年龄在30一40岁。聚集的淋巴细胞浸润性病变是本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它们最终导致局部导管和腺体的上皮细胞增生,继以退化、萎缩、破坏,代之以纤维组织,丧失其应有的功能。若呼吸道腺体分泌减少,可出现鼻黏膜干燥、结痂之干燥性鼻炎或并发鼻中隔穿孔。在受累的器官中可以见到大量淋巴细胞的浸润,血清中也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虽然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并非是pss中特有的抗体,但其在pss中阳性率高于其他结缔组织病。70%~80%的pss病人血液循环中有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该患者发病初pss的诊断是明确的,不再详述。后期出现鼻局部如此严重的改变。先后4次局部组织活检.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聚集,与唇腺活检(图2)的病理改变极为相似,恰好符合ss的特征性病理改变,结合自身抗体及其他检查,用原发病来解释似乎更能理解。我们查阅了中外文献,未发现ss有相关报道。对该患者我们会继续随访,若干年后,患者如果仍未出现鼻局部淋巴瘤、wG等。那说明ss可以出现鼻骨的破坏和塌陷。
(注:干燥综合症病人或亲属可加QQ群交流,群号: 118194945 ,本网站站长私人微信号: ssgzz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