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干燥综合征
发表者:贵阳中医二附院 马武开
日期:2015-03-01
浏览次数:148
评论次数:0
每到秋冬季节,很多人经常会有口鼻干燥、两眼干涩、皮肤干燥等感觉,这是由于秋冬季节气候干燥所引起,一般属正常气候反应,只要平素多饮水、多进食新鲜疏菜及水果,并注意保持一定的室内空气湿度,通风良好,一般均可自行缓解。但如果上述症状较重,频频饮水不能缓解,并伴有龋齿等情况时,可能就是医学上说的干燥综合征,而非气候因素了。
干燥综合征又称口眼干燥关节炎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泪腺、唾液腺受累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大多数的病人早期仅表现为口眼干燥,不易被重视,其病程长、易被误诊。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两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除有口鼻、眼睛等干燥外,还伴有其它系统受损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等,其中以肾小管酸中毒最为多见,继发性干燥综合征则常与另一种肯定的结缔组织病共存,最常见的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其次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等。本病发病率高,有资料报道自然人群患病率为0.4~0.7%,老年人中可高达3~4%。事实上,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最常见于40岁以上的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9。
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患者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受到某些环境因素刺激,如病毒感染时可诱发。
干燥综合征一般起病呈隐袭性和慢性进展,临床表现包括局部和系统受损两个方面。局部表现主要为口眼干燥,几乎所有干燥综合征患者都有不同程度口干,80%以上患者唾液减少而自觉口干,重者须频频饮水仍不解渴,甚至味觉丧失。因唾液减少,使冲洗作用下降,部分患者发生龋齿,牙齿呈粉末状或小块状破碎,最后脱落,只留残根,形成“猖龋齿”,是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典型表现之一。另外,约有40%的人出现唾液腺肿大,以腮腺反复肿大最常见,以儿童患者最多见。
眼部以干燥性角膜炎的表现为主,由于泪腺分泌功能下降,表现为持续异物感、眼干涩、畏光、眼疲劳、眼痛眼痒、视物不清或视力下降、泪液减少,甚至在伤心时或眼部受刺激时流不出眼泪,如同人们常说的“欲哭无泪”感。
其它浅表外分泌腺受损可表现为皮肤干燥无华、搔痒、甚至萎缩;鼻粘膜腺体受损可出现鼻腔干燥、鼻出血、嗅觉灵敏度下降;女性患者由于缺乏雌激素导致腺体分泌下降,可出现外阴和阴道干燥、萎缩,有时伴烧灼感,有时有外阴溃疡。
系统受损包括呼吸道、胃肠道、肝脏、肾脏、关节肌肉、神经、血液及淋巴等系统的损害,主要是由于内脏腺体的萎缩和淋巴细胞浸润、血管炎等所引起。如胃肠道受损可见吞咽困难、慢性胃炎、大便干燥等;各系统损害虽然不尽相同,但患者伴有口眼干燥症状和关节疼痛是本病的共同特点。
本病是国内外医学界研究的难题之一,目前西医尚无特效药物和疗法,临床主要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制剂等药物治疗,但效果不理想,且存在严重的毒副作用,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具有较好效果,是临床较好的选择。
该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中“燥证”、“燥毒”、“燥痹”等范畴,早在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里就有“燥邪异于寒邪,同于火热”,“燥胜则干”等记载。本病的病理关键在于阴虚,轻则肺胃阴伤,重则肝肾阴亏,故治疗重在滋阴救液。其发病以女性偏多,主要是因为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体阴而用阳,女子多有经产乳育之苦,容易损血耗液,另外,40岁以上女性天癸渐竭,精血亏虚,阴伤液耗,导致口眼清窍失养而发为本病。
我院风湿免疫科,对干燥综合征的治疗具有多年临床经验,我科专家经过潜心研究,提出了干燥综合征的发病在于“津枯血瘀,燥热成毒”的观点,采用“生津养血,润燥解毒,化瘀通络”的治疗方法,并结合五脏分治,以精血为本的原则,形成了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独特理论体系和用药规律。研究结果显示该法能够调节免疫紊乱,减少淋巴增生,调节内分泌,改善慢性炎症反应,从而使口眼干燥等各种症状和体征得以改善或消失,经大量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疗效。
综上所述,干燥综合征是以口眼干燥为主的全身性免疫病,如40岁以上女性出现不明原因的口眼干涩、皮肤、阴道干燥或口腔溃疡,关节疼痛以及腮腺肿大等症状时,可到专科医院进一步确诊,务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如一旦病情发展到中晚期,出现系统受损则治疗比较困难。 (注:干燥综合症病人或亲属可加QQ群交流,群号: 118194945 ,本网站站长私人微信号: ssgzz88 )
干燥综合征又称口眼干燥关节炎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泪腺、唾液腺受累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大多数的病人早期仅表现为口眼干燥,不易被重视,其病程长、易被误诊。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两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除有口鼻、眼睛等干燥外,还伴有其它系统受损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等,其中以肾小管酸中毒最为多见,继发性干燥综合征则常与另一种肯定的结缔组织病共存,最常见的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其次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等。本病发病率高,有资料报道自然人群患病率为0.4~0.7%,老年人中可高达3~4%。事实上,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最常见于40岁以上的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9。
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患者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受到某些环境因素刺激,如病毒感染时可诱发。
干燥综合征一般起病呈隐袭性和慢性进展,临床表现包括局部和系统受损两个方面。局部表现主要为口眼干燥,几乎所有干燥综合征患者都有不同程度口干,80%以上患者唾液减少而自觉口干,重者须频频饮水仍不解渴,甚至味觉丧失。因唾液减少,使冲洗作用下降,部分患者发生龋齿,牙齿呈粉末状或小块状破碎,最后脱落,只留残根,形成“猖龋齿”,是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典型表现之一。另外,约有40%的人出现唾液腺肿大,以腮腺反复肿大最常见,以儿童患者最多见。
眼部以干燥性角膜炎的表现为主,由于泪腺分泌功能下降,表现为持续异物感、眼干涩、畏光、眼疲劳、眼痛眼痒、视物不清或视力下降、泪液减少,甚至在伤心时或眼部受刺激时流不出眼泪,如同人们常说的“欲哭无泪”感。
其它浅表外分泌腺受损可表现为皮肤干燥无华、搔痒、甚至萎缩;鼻粘膜腺体受损可出现鼻腔干燥、鼻出血、嗅觉灵敏度下降;女性患者由于缺乏雌激素导致腺体分泌下降,可出现外阴和阴道干燥、萎缩,有时伴烧灼感,有时有外阴溃疡。
系统受损包括呼吸道、胃肠道、肝脏、肾脏、关节肌肉、神经、血液及淋巴等系统的损害,主要是由于内脏腺体的萎缩和淋巴细胞浸润、血管炎等所引起。如胃肠道受损可见吞咽困难、慢性胃炎、大便干燥等;各系统损害虽然不尽相同,但患者伴有口眼干燥症状和关节疼痛是本病的共同特点。
本病是国内外医学界研究的难题之一,目前西医尚无特效药物和疗法,临床主要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制剂等药物治疗,但效果不理想,且存在严重的毒副作用,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具有较好效果,是临床较好的选择。
该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中“燥证”、“燥毒”、“燥痹”等范畴,早在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里就有“燥邪异于寒邪,同于火热”,“燥胜则干”等记载。本病的病理关键在于阴虚,轻则肺胃阴伤,重则肝肾阴亏,故治疗重在滋阴救液。其发病以女性偏多,主要是因为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体阴而用阳,女子多有经产乳育之苦,容易损血耗液,另外,40岁以上女性天癸渐竭,精血亏虚,阴伤液耗,导致口眼清窍失养而发为本病。
我院风湿免疫科,对干燥综合征的治疗具有多年临床经验,我科专家经过潜心研究,提出了干燥综合征的发病在于“津枯血瘀,燥热成毒”的观点,采用“生津养血,润燥解毒,化瘀通络”的治疗方法,并结合五脏分治,以精血为本的原则,形成了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独特理论体系和用药规律。研究结果显示该法能够调节免疫紊乱,减少淋巴增生,调节内分泌,改善慢性炎症反应,从而使口眼干燥等各种症状和体征得以改善或消失,经大量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疗效。
综上所述,干燥综合征是以口眼干燥为主的全身性免疫病,如40岁以上女性出现不明原因的口眼干涩、皮肤、阴道干燥或口腔溃疡,关节疼痛以及腮腺肿大等症状时,可到专科医院进一步确诊,务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如一旦病情发展到中晚期,出现系统受损则治疗比较困难。 (注:干燥综合症病人或亲属可加QQ群交流,群号: 118194945 ,本网站站长私人微信号: ssgzz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