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专家谈干燥综合征专家撰文 如何看待干燥综合症患者的遗传和妊娠问题

如何看待干燥综合症患者的遗传和妊娠问题

发表者:北大人民医院 何菁   日期:2015-02-26   浏览次数:1091   评论次数:0  
    最近在干燥门诊和病房工作中,不断地有病人问起我这样两个问题。年纪大一点的干燥综合症患者朋友常问及:“这个病会不会遗传给我的小孩”;年轻的患者常问我们风湿科大夫“我们能像正常人一样怀孕生小孩吗?”突然被问起的时候,我也不知如何做答,但是我想我们还是应该比较客观的来从各个方面来看待这件事情比较好,这样我们就可以怀着一种平常心来面对这件事情,从容而正确的做出应对。
    国内外对干燥综合征等免疫病的遗传或基因研究是目前的热点。研究发现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群相比,干燥综合征病人的家庭成员患干燥综合征及血清学自身免疫异常的发生率较高。文献报道干燥综合征与HLA-B8 ,-DR3 ,-DW52相关,但这种相关性可因种族不同而异。用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检测及序列分析,显示大部分以色列和希腊病人具有DRB1*1101或DRB1*1104,它们与DRB1*0301、DQA1*0501呈连锁不平衡。美国的病人,不论是白人和黑人DRB1*0201、DQA1*0501的频率都增高。因此不分种族,大部分病人都携带DQA1*0501等位基因,提示在某些人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它可能是一个决定促发因素。
    近5年来,随着基因芯片等新技术的出现,使此方面的研究不断得以深入。美国Cobb教授等13个研究中心对576例SS患者采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了288个候选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检测,发现HLA—DPBl与SS显著相关、而与SLE无关;而BLK基因多态性则与二者同时相关。法国Richard等研究报告了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与SS的易感性相关,进一步证实IRF.5的启动子中CGGGG插入/删除的基因多态性与SS的发生密切相关。澳大利亚Lester等发现SS无HLA.DR3易感J基因的患者中,存在离子通道受体P2x7 A1405G SNP,且对Ro/La的自身免疫反应增强。总之,SS与SLE、RA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一样,均存在多基因易感性的特点。
    临床还发现某些HLA基因与干燥综合征自身抗体的产生和病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如具有HLA-DQ抗原?的干燥综合征患者多具有高滴度的抗SSA、抗SSB抗体,且临床相对症状较重。
    但是国内对干燥综合征的遗传研究相对较少,可能因为我们的医疗体制相对不完善,不能正确的纳入所有干燥综合征人群及其家属的全部资料并进行随诊,所以缺少有效的研究样本。但是我们也发现个别患者家庭成员中有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或类风湿关节炎的,但是相对较少,国内也仅有一例病例报道称三姐妹同患干燥综合征。
    至于干燥综合征会不会遗传给下一代,目前还没有肯定的依据来进行筛选,但是和许多资深免疫病一样,多数学者认为干燥综合征是由遗传基因、环境因素、性激素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导致该病的发生。
    对于年轻的干燥综合征患者,如何正确面对妊娠呢?我们风湿科大夫普遍认为女性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生育能力与正常女性基本相同。但是妊娠患者的胎盘可作为靶器官而受到免疫损害,造成胎盘功能障碍,从而对妊娠产生影响。另外,干燥综合征患者伴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时,若无正规的治疗和检测,其自然流产率和早产率显著增加。
    由于干燥综合征患者体内多有各种自身抗体,如抗干燥综合征-A 和(或) 抗干燥综合征-B 抗体,这两种抗体被证明是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新生儿狼疮综合征、新生儿血色病的致病因素。而抗干燥综合征-A 和(或) 抗干燥综合征-B 抗体阳性患者妊娠易导致房室传导阻滞。因此,应在疾病稳定期,免疫球蛋白不高,且自身抗体较低滴度时进行妊娠,在妊娠过程还要密切监测各种指标、胎儿的生长情况和胎心的正常波动。若在妊娠中监测发现胎儿出现心率减慢,在除外胎儿缺氧等产科情况后提示可能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千万不要慌张,应尽快到医院,在风湿科和妇产科大夫的共同护理下,使用地塞米松治疗。
    总之,只要通过正规的治疗,这些不良的预后都是可以避免的。      (注:干燥综合症病人或亲属可加QQ群交流,群号: 118194945 ,本网站站长私人微信号: ssgzz88 )
关于《如何看待干燥综合症患者的遗传和妊娠问题》的评论
暂无评论,欢迎发表您的见解。
发表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