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肺动脉高压确诊为原发性干燥综合症的病例
发表者:孙华瑜 巫斌等
日期:2015-05-07
浏览次数:601
评论次数:0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以肺动脉高压(PAH)为首发表现者较为罕见,2006年底我院收治l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16岁。于2006年12月22日因乏力、气短1年余人院。近1年余患者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疲乏无力、气短,稍活动即出现心悸气喘。近2个月出现口唇苍白、四肢冰冷,遇冷指趾变白变紫;无明显头晕头痛,无咳嗽、咯痰、咯血,无怕热、多汗、体质量减轻。入院前1周始双手第3指甲缘和双踝外侧皮肤溃疡,并患麦粒肿一次治愈。发病后闭经半年。体格检查:体温36。c,心率110次/rain,呼吸18次/min,血压110/60 rniq'l Hg,神志清楚,自动体位,发育不良;口唇和指趾苍白,双手第3指甲缘皮肤及双踝外侧皮肤溃疡,约6 m。×6 mm,表面少许脓性分泌物;双肺无阳性体征;心率110次/min,心律齐,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心前区无病理性杂音;腹部无阳性体征;脊柱无畸形,四肢关节无肿痛。实验室检查:血向细胞7.05~109/I.,血红蛋白112.8 g/L,血小板207.9×】09/[.;尿常规正常;血丙氨酸转氨酶(Au、、)28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57 u/L,闩蛋白38 g/L,球蛋白49.6g厂I。,吖球蛋闩:39.3%;I如35.2 g/L,抗核抗体(ANA)(一),抗SSA抗体(+),抗SSA 52 000抗体(+),抗RNP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一),抗心磷脂抗体(AcL)(+),类风湿因子(RF)1050 u/ml。甲状腺功能:游离i碘甲状腺原氨酸(Fn):4.47 pmol/I.,游离甲状腺素(n):16.72 pmol/I。,促甲状腺激素(TsH):8.69 mu,I.。滤纸试验(Schirmet·):阴性;唇腺活检见3个淋巴细胞聚集灶。心电图(EcG):SⅡ>Sm;窦性心动过速。放射性核素显像(ECT):肺通气、灌注显像未见异常;腮腺摄取及排泌功能受损。肺功能:弥散功能下降。心脏超声心动图:右房右室增大,三尖瓣轻微返流,肺动脉瓣轻度返流,肺动脉压52 mm Hg,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胸部增强cT:肺动脉扩张(最大径约为3.26 cIn),有心室增大,符合肺动脉高压cT表现;右肺中叶炎症伴支气管扩张;有肺下叶炎症。诊断为原发性干燥综合症(pSS)伴肺损害,重度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经甲泼尼龙静脉注射,羟氯喹、环磷酰胺、肝素、华法令等对症治疗,症状逐渐缓解,体力明显恢复。
讨论pSS是以累及全身外分泌腺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并伴有腺体外的损害。本病以中年女性多见,可有多系统损害症状。pSS患者80%首发症状是口干燥症和眼干燥症,肺损害很常见,以肺间质病变为主(>30%),60%,~一70%的pSS患者有肺功能异常,主要是限制性通气障碍和气作者单位:361 O¨D3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体弥散功能下降等llI,而肺动脉高压为首发表现者罕见。本例临床特点:①青少年女性,以乏力、气短为首发症状,伴雷诺征和皮肤溃疡。心脏超声心动图示:右房室扩大,肺动脉压52。。Hg。胸部增强CT示:肺动脉扩张,右心室增大。排除心脏瓣膜病变和心肌病变,诊断肺动脉高压。②抗SSA抗体(+)、抗SSA 52 000抗体(+)、AcL(+)、IgG 35.2 g/L,RF1050 13/ml。③唇腺活检异常,腮腺EcT检查阳性。确诊为pSS伴肺损害,重度肺动脉高压、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入院前患麦粒肿,说明有泪腺分泌功能下降;雷诺现象和皮肤溃疡提示有血管病变,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以及高球蛋白血症均为pSS的改变。
pSS合并PAH的病理机制尚不甚明确,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①寒冷、缺氧等刺激可引起肺动脉痉挛,血管阻力增加,反复发作导致肺组织缺氧损伤。②肺小动脉管壁内膜及中层纤维化增厚,导致管腔狭窄。③肺小动脉栓塞,特别是存在抗磷脂抗体时。④肺小血管炎,在pSS局部可有炎症细胞浸润及免疫复合物沉积。⑤影响肺动脉张力的血管活性介质紊乱,如血栓素A:与前列环素比例失衡等㈦。文献[31丰匣道一组17例pSS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中,伴雷诺征者高达10例;另杨宁等H报道PAH的严重程度与雷诺现象相关,而与疾病活动性(肾损害、自细胞减少、补体c3下降)及病程无关。本例患者具备了造成肺血管损害的多重因素,所以导致PAH。因此肺血管痉挛、肺小动脉栓塞和肺小血管炎,是pSS合并肺动脉高压主要的病理基础。一旦确诊PAH,就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对症治疗。糖皮质激素和抗疟药在pSS中的治疗作用正被再次评估l引,生物制剂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被证明有效。 (注:干燥综合症病人或亲属可加QQ群交流,群号: 118194945 ,本网站站长私人微信号: ssgzz88 )
患者女,16岁。于2006年12月22日因乏力、气短1年余人院。近1年余患者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疲乏无力、气短,稍活动即出现心悸气喘。近2个月出现口唇苍白、四肢冰冷,遇冷指趾变白变紫;无明显头晕头痛,无咳嗽、咯痰、咯血,无怕热、多汗、体质量减轻。入院前1周始双手第3指甲缘和双踝外侧皮肤溃疡,并患麦粒肿一次治愈。发病后闭经半年。体格检查:体温36。c,心率110次/rain,呼吸18次/min,血压110/60 rniq'l Hg,神志清楚,自动体位,发育不良;口唇和指趾苍白,双手第3指甲缘皮肤及双踝外侧皮肤溃疡,约6 m。×6 mm,表面少许脓性分泌物;双肺无阳性体征;心率110次/min,心律齐,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心前区无病理性杂音;腹部无阳性体征;脊柱无畸形,四肢关节无肿痛。实验室检查:血向细胞7.05~109/I.,血红蛋白112.8 g/L,血小板207.9×】09/[.;尿常规正常;血丙氨酸转氨酶(Au、、)28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57 u/L,闩蛋白38 g/L,球蛋白49.6g厂I。,吖球蛋闩:39.3%;I如35.2 g/L,抗核抗体(ANA)(一),抗SSA抗体(+),抗SSA 52 000抗体(+),抗RNP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一),抗心磷脂抗体(AcL)(+),类风湿因子(RF)1050 u/ml。甲状腺功能:游离i碘甲状腺原氨酸(Fn):4.47 pmol/I.,游离甲状腺素(n):16.72 pmol/I。,促甲状腺激素(TsH):8.69 mu,I.。滤纸试验(Schirmet·):阴性;唇腺活检见3个淋巴细胞聚集灶。心电图(EcG):SⅡ>Sm;窦性心动过速。放射性核素显像(ECT):肺通气、灌注显像未见异常;腮腺摄取及排泌功能受损。肺功能:弥散功能下降。心脏超声心动图:右房右室增大,三尖瓣轻微返流,肺动脉瓣轻度返流,肺动脉压52 mm Hg,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胸部增强cT:肺动脉扩张(最大径约为3.26 cIn),有心室增大,符合肺动脉高压cT表现;右肺中叶炎症伴支气管扩张;有肺下叶炎症。诊断为原发性干燥综合症(pSS)伴肺损害,重度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经甲泼尼龙静脉注射,羟氯喹、环磷酰胺、肝素、华法令等对症治疗,症状逐渐缓解,体力明显恢复。
讨论pSS是以累及全身外分泌腺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并伴有腺体外的损害。本病以中年女性多见,可有多系统损害症状。pSS患者80%首发症状是口干燥症和眼干燥症,肺损害很常见,以肺间质病变为主(>30%),60%,~一70%的pSS患者有肺功能异常,主要是限制性通气障碍和气作者单位:361 O¨D3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体弥散功能下降等llI,而肺动脉高压为首发表现者罕见。本例临床特点:①青少年女性,以乏力、气短为首发症状,伴雷诺征和皮肤溃疡。心脏超声心动图示:右房室扩大,肺动脉压52。。Hg。胸部增强CT示:肺动脉扩张,右心室增大。排除心脏瓣膜病变和心肌病变,诊断肺动脉高压。②抗SSA抗体(+)、抗SSA 52 000抗体(+)、AcL(+)、IgG 35.2 g/L,RF1050 13/ml。③唇腺活检异常,腮腺EcT检查阳性。确诊为pSS伴肺损害,重度肺动脉高压、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入院前患麦粒肿,说明有泪腺分泌功能下降;雷诺现象和皮肤溃疡提示有血管病变,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以及高球蛋白血症均为pSS的改变。
pSS合并PAH的病理机制尚不甚明确,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①寒冷、缺氧等刺激可引起肺动脉痉挛,血管阻力增加,反复发作导致肺组织缺氧损伤。②肺小动脉管壁内膜及中层纤维化增厚,导致管腔狭窄。③肺小动脉栓塞,特别是存在抗磷脂抗体时。④肺小血管炎,在pSS局部可有炎症细胞浸润及免疫复合物沉积。⑤影响肺动脉张力的血管活性介质紊乱,如血栓素A:与前列环素比例失衡等㈦。文献[31丰匣道一组17例pSS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中,伴雷诺征者高达10例;另杨宁等H报道PAH的严重程度与雷诺现象相关,而与疾病活动性(肾损害、自细胞减少、补体c3下降)及病程无关。本例患者具备了造成肺血管损害的多重因素,所以导致PAH。因此肺血管痉挛、肺小动脉栓塞和肺小血管炎,是pSS合并肺动脉高压主要的病理基础。一旦确诊PAH,就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对症治疗。糖皮质激素和抗疟药在pSS中的治疗作用正被再次评估l引,生物制剂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被证明有效。 (注:干燥综合症病人或亲属可加QQ群交流,群号: 118194945 ,本网站站长私人微信号: ssgzz88 )